抗戰之前
编辑
懸掛在香港青山紅樓孫逸仙博士紀念碑兩側的中華民國國旗
懸掛在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會議室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代表中國唯一法定國旗,普遍使用在公家機關及國民黨單位,但直至抗戰以前,中國民眾對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認同感有限,這與當時的中國整體環境有關;而中國共產黨在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則多使用中國共產黨黨旗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至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開始,才開始普遍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33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發動閩變建立中華共和國,采用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旗,與國民政府對抗。
儘管如此,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已經在表面上取得了中國的統一,所以即便是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廣東的陳濟棠、青海的馬步芳還有寧夏的馬鴻逵等國民黨地方派系,也陸續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象徵中華民國的再度一統。所以無論是1930年的中原大戰,還是1936年的兩廣事變,交戰各方均使用一樣的國旗,以爭奪孫中山繼承者的正統地位。
西方媒體與歷史學者習慣以Nationalist China(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來與先前使用五色旗的Chinese Republic(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意義上進行區分,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西方人眼中具有相當強烈的黨旗色彩,故成為這種區分的標誌物之一。
抗戰時期与战后行宪时期
编辑
國軍第一軍持行國旗遠征印度的畫像
懸掛在北京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與其并列的是蘇聯國旗(此面中華民國國旗現已被撤離)
為了建立國際公法的制度,聯合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構想了出來。中間則有中華民國國旗
1942年,“联合国”成为同盟国的正式名称。当年的海报写道:“联合国为自由而战”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結束了對立關係,國民黨内各地方割據勢力也在團結抗日的口號影響下,陸續團結到了中央政府的旗幟之下,從而使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為中華民族主義的象徵,也廣泛受到當時中國愛國知識份子的認同。
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國國旗被海內外人士視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抵禦外來侵略者的象徵,尤其是1937年10月29日,在上海四行倉庫持續抵抗日軍進攻的八百壯士們,因為升起了由女童子軍楊惠敏所攜帶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而使得中國軍人洗刷了長年以來遭遇外國軍隊時,只能被動挨打的恥辱,並贏得了上海租界內外籍人士的肯定。
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在抵達遠東展開戰鬥之後,由於隨時可能會遭到日本飛機或者地面砲火的擊落,因此國民政府也頒發了上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血幅(Blood Chit),上書:「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隨後包括取代飛虎隊的駐華空軍特遣隊以及第十四航空隊等美軍正規作戰部隊的飛行員,也持續的使用這份文件作為保命的護身符。由於大多數的美國飛行員在遇險之後,多能依靠血幅獲得不同政治勢力,甚至是親日政權部隊的幫助而回到後方,因而使得中華民國國旗連帶著血幅一同受到了當時同盟國軍方高層的肯定。因為這個緣故,中華民國國旗不但成為了中美友好的歷史象徵,直到今日也都還為許多美國的二戰軍事迷所收藏。
日本扶持下的汪精卫政权国旗仍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以表示其繼承國民政府法統。為與重慶國民政府相區別,同時為湊齊五色旗中五色緩和日軍爭執,在中華民國國旗上另加帶“和平反共建國”六字黄地黑字三角旗。1943年後移去三角旗與重慶方面一致。
1947年,国民政府不再于公开场合悬挂中國國民黨黨旗。仅悬挂中華民國國旗。
194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改组之日,上海大公报公布国民政府消息,为行宪之目的,自即日起不再于公开场合悬挂国民党党旗。仅悬挂国旗与孙中山国父画像
中國共產黨建政前的使用情况
编辑
1937年8月,國民政府同意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中國共產黨取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改編為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政府,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每逢特定节日(如新年、春节、五一劳动节、双十国庆)或重大活动(如公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庆祝日本投降、庆祝解放军收复延安[28]),当地都会悬挂中华民国国旗。随着共产党方面在第二次国共内战节节胜利,被视为“旧国旗”的中华民国国旗逐渐消失于中國共產黨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并被中國共產黨党旗或纯红旗取代;但直到1949年初,中共解放区仍有使用中华民国国旗的情况。[29]
臺灣戰後時期之使用
编辑
在自由廣場負責降旗典禮的中華民國陸軍儀隊 懸掛在總統府內的國旗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華民國國旗在台灣開始使用至今,目前也是一些國際官方及非官方場合用來標識及代表台灣的旗幟。大多數的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國旗有認同感,也認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代表中華民國或台灣的旗幟。政府機關、公共建築物或車站都會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中、小學生朝會時必須參加升旗儀式,對其行标准或稍加改變的禮儀,唱《中華民國國歌》。升降旗時,演奏或演唱《中華民國國旗歌》。
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條文對國旗的使用時機、場合、地點、尺寸、擺設方式、原料選用有詳細的規範,甚至為維護國家尊嚴,亦禁止變造國旗樣式或添加圖示等作為。[13]
1949年後的中國大陸與台灣
编辑
懸掛於廣州高等師範大禮堂——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代會會址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以五星紅旗為国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自视为“新中国”,自认为是中华民国的继承者,由于中華民國在中国大陆的治理已結束,中華民國國旗在中國大陸被視作歷史舊物,目前其僅主要出現于南京總統府、中山陵、孫中山故居等有關中華民國史、中國國民黨史的紀念館和陳列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有關抗日戰爭歷史的紀念館和紀念地,以及中國歷史電視劇、電影等文藝作品中,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的民国街也有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在其他場合,若与历史相关,雖然沒有明文禁止,但一般情況不會公開展示或使用。而与1949年后台湾相关的場合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則是给予禁止。官方为涉台用语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2016年修订)中,第一项第1条规定:“对1949年10月1日之后的台湾地区政权[……]不使用‘中华民国’,也一律不使用‘中华民国’纪年及旗、徽、歌。”在中国大陆电视台的台湾新闻节目画面中出现中华民国国旗时一般会被用马赛克技術性屏蔽[30]。
中國大陸電視台在播放台湾电视剧时,剧中画面如出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般也会用马赛克屏蔽。而中国大陆自己拍摄的或者与台湾合拍的电视连续剧中,对于中华民国国旗则有不同的态度,如两岸合拍剧《原乡》,以中国国民党黨旗(“青天白日旗”)取代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而在另一部两岸合拍剧《又见阿郎》中,则出现了原原本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革命历史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身处台湾的蒋中正的办公桌上出现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历史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提及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情节当中,也出现了金门岛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飘扬的画面。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日趋频繁及大陆民众对抗战的了解越来越接近真实,近年来大陆拍摄的抗战影视剧中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越来越频繁的正面出现,如:《上阵父子兵》、《中国兄弟连》、《仁者无敌》、《二炮手》等。甚至关于国共内战的场景中,也会出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如:《红日》。
部分台灣學生於雙十節等中華民國節日在宿舍等地點私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中國國民黨黨旗,並唱中華民國國歌[31]。中國大陸一些民間政治團體还曾公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如中國泛藍聯盟(但2006年该组织进行这一活动后,带头者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20天的处罚)。
隨著海峽兩岸的交流日益開放,許多來自台灣的商品,也會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包裝的樣式,在中國大陸的公家機關進行販售。包含家樂福在內的大賣場,也會在自己世界各地的分店介紹中,打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介紹自己在台灣所開設的分店。[32]但这一做法在中国大陆仍具有法律风险。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某烤肉店发布的店堂广告中,在世界地图上使用青天白日及红底的旗帜标注台湾,后锡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判定这一做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对该店铺作出罚款2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33]
2012年8月15日,香港及中國大陆民間保釣人士搭乘啟豐二號成功登上釣魚台列島,同時揮舞五星旗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時被日本《讀賣新聞》記者拍攝到。該照片中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一些中國大陸媒體裁剪、覆蓋甚至塗改[34]。
2010年代初期(即馬英九政府时期)[35],中国大陆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限制总体比以往宽松许多[36][37]。但与现行中华民国政治相关、尤其是中国大陆官方媒体报道台湾地区相关新闻内容时,则严格禁止或予以遮蔽;但在个人网络素材上使用该旗时,审查标准由网络平台自行决定。2019年时,郭台銘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报道时,用马赛克遮住他所戴的中華民國國旗帽。郭台銘對此不滿,他認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應該給中華民國足夠空間,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30]。但随着2016年蔡英文当选中华民国总统以来[38][39],尤其是中共十九大之后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舆论的加强管控,使得中华民国国旗越来越少出现在公共场合,被部分人[40]认为这是一种倒退现象。
2019年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一段13分钟的护旗片段中,中华民国国旗多次以远景方式出现,并且配有国歌。但是,此片段在公映版中被删除,而且片段中国旗的白日部分被淡化处理。
二戰後的香港及澳門
编辑
香港重光儀式上,英國國旗(左)與中華民國國旗(右)飄揚在和平紀念碑附近的廣場
2010年香港七一遊行中,群眾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象徵對北京政府及其治港政策的不滿及反對
1842年香港開埠後即為英國所統治,中華民國雖然在歷史上未曾實際統治過香港,且英國於1950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在部分香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認同下,中華民國國旗不時可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雙十節、孫中山誕辰記念日等日子在香港亦經常可見到中華民國國旗。在1956年三合會發動的雙十暴動就是因為中華民國國旗被撕去而引起的。
以往於調景嶺等較多國民黨支持者聚居之處,可看到大量飄揚著的中華民國國旗。[41][42]在1997年之前,很多香港市民及香港親台團體會舉辦慶祝雙十節的活動。在中華民國支持者聚居的地區,例如調景嶺、荃灣、長沙灣、錦田、 屯門等,街道上往往可見中華民國國旗飄揚[43]。
但在調景嶺拆除重建,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雖然未明文禁止中華民國國旗的公開懸掛展示,但是香港警察曾以「佔用政府空間」為由把街上懸掛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拆除[44]。
此外,雖然香港特區政府無制定相關規定,多數香港新聞媒體在用語上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代替「中華民國國旗」六字。[45]
此外,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宣傳和大力推行國民教育下(例現時每日傍晚在全港大部分電視台報導新聞前播放包含国歌的《心繫家國》廣告),有部分香港市民和學生認為五星紅旗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國旗,除了香港親台團體(如神州青年服務社)聚會和2000年代至2010年代泛民主派的七一遊行等活動外,正式公共場合已難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但部分商店及超市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標示为台灣製造的產品。
屯門中山公園是香港少數長期公開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不過,在2020年12月,公園內的中華民國國旗已經被移除。
一二·三事件之後,澳門政府於1967年1月2日發出公告,禁止在澳門進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敵對的活動,禁止懸掛被視為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旗幟、徽章、標誌等。」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在澳門設置或支持的機構和團體被查封,中國國民黨在澳勢力被全面清除。不過葡萄牙與中華民國的邦交直到1979年才結束,而澳門也把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列為法定假期直至1981年。
2019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以及在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日常見香港民眾到處揮舞、插、掛中華民國國旗,號召「愛國愛港、愛中華民國,雙十國慶、18區遍地開花」,在10月10日晚上6點戴口罩、穿黑衣在尖沙咀、九龍塘等商場快閃,搖中華民國國旗以及唱國歌,並在附近連儂牆貼國旗與反共標語,為自由民主價值發聲。在2019年11月12日中文大學的警民衝突中,香港民眾自發在中文大學夏鼎基運動場上升掛中華民國國旗[46][47][48]。
2020年10月,香港房屋署指示其所轄公共屋邨及屋苑職員,在雙十節期間如發現有中華民國國旗或橫額展示,需呈報並拆走以確保「一個中國」原則。[49]同年12月,有人發現在屯門紅樓懸掛的中華民國國旗全遭拆除。
世界各地
编辑
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海外華人社區亦可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圖為2004年拍照的紐約华埠勿街
旧金山唐人街上空飘扬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五星红旗以及美国国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視為中華民族主義的象徵,許多在朝鮮半島、菲律賓、新加坡、馬來亞以及越南的華僑華人在日本投降時掛出中華民國國旗,象徵自己對母國的擁護與認同。
在大韓民國,由於蔣中正於20世紀初曾經協助過金九所推動的韓國獨立運動,因而曾經一度在南韓獲得相當崇高的地位。即便在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1992年斷交之後,由於過去冷戰時代反共盟友的關係,現今首爾政府在紀念朝鮮戰爭的相關活動時,仍會掛出中華民國的旗幟(當時兩國尚有邦交)。
1945年新加坡華裔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的遊行
1970年代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後,多數國家相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因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中華民國。此後中華民國國旗不能在非邦交國的官方場合使用,原大使館也不能懸挂國旗[50]。但傳統華人社區及國際非官方場合,仍有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國旗的情況。尤其在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期間,傳統華人社區都遍布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1990年代後期,海外華人社區分為三大派,中華民國和泛藍支持者使用中華民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国共产党支持者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而台灣僑民中支持泛綠的則使用民主進步黨黨旗或是台灣旗、台灣共和國國旗等。
2010年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釣魚島相撞事件之後,華僑到日本駐外使領館抗議時亦有抗議人士相鄰持中華民國國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后,为了让越南人辨别台商与陆商,防止“误砸”,经台商协会、相关社团与越南政府交涉,越南政府同意台灣企业在厂区悬挂青天白日滿地紅旗。[51]
韓國南大門市場内,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顯示產品是從台灣進口
政治影響
编辑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泛藍陣營支持者在台北景福門揮舞中華民國國旗
由於泛藍與泛綠的政治立場衝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台灣的意义有不同。由於歷史傳承因素,中國國民黨的黨旗沿用過去中國同盟會的青天白日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的青天白日比例一致,在過去一黨獨大的政治領域自然無所紛爭,但1987年起因解除戒嚴,各政黨陸續籌備或成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意義因政治因素捲入今日政黨競爭。
對於歷史上傳承自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雖在制度上並未完全延續掌管國家的獨權,集會時仍會依照慣例豎立國旗,而民主進步黨因國旗左上方是中國國民黨黨旗對中華民國國旗不太認同,則經常僅用民進黨黨旗或世界台灣人大會旗,但现代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抗衡,接受在國際場合、官方駐外機構以中華民國國旗來代表臺灣。雙方曾因此以國旗、台灣旗幟作為愛國議題,引起政治騷動,亦曾於選舉期間,辯論國徽和黨徽是否應撤銷與國旗相同的中國國民黨黨旗。對於支持台灣獨立運動者便建議廢除中華民國國旗,但更改國旗勢必需更動《中華民國憲法》,由於修憲門檻高且爭議不休,至今未能實現。
2006年12月,在時任中華民國陸軍司令胡鎮埔上將要求下,中華民國陸軍戰備部隊在右臂配戴國旗臂章,以強化國軍官兵對國家認同的觀念,增強官兵對擔任戰備任務的光榮與使命感,也具有宣示「軍隊國家化」意涵,未來將逐步推廣至全軍官兵。
國際影響
编辑
東京巨蛋棒球場外持國旗與看板為中華臺北參戰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加油的球迷們
中華民國為聯合國五大創始常任理事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在1952完工前,聯合國位於紐約長島成功湖畔的臨時總部已開始運作。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但至今臨時總部位址仍懸掛包括中華民國[52]的五大創始常任理事國的國旗。
由於洛桑協議,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台北代表團等運動領域使用梅花旗。
許多國際活動上仍能看見中華民國國旗。其中在影視方面的宣揚最為常見。最早包括貓王電影《It Happened at the World's Fair》、名導盧貝松抵台取景的電影《露西》、琥碧·戈柏電影《修女也瘋狂2》及威爾史密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唐人街天臺籃球場、以二戰時期(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同盟國的中國唯一代表)為背景的《美國隊長》,甚至連動畫電影《汽車總動員2》也應台灣動畫師的爭取下出現中華民國國旗。以上電影多為中國大陸院線檔未刪減之電影作品。
中華民國國家航空公司中華航空,早年在垂直尾翼漆上中華民國國旗,1970年代後在國際航線航權談判上,常受到北京政府干擾,因此部分航線需由其子公司華信航空代飛。鑑於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為確保重要營收來源的台灣-香港航線能夠持續,中華航空在1995年啟用新標誌「紅梅揚姿」後,將原用國旗的垂直尾翼塗裝改用此標誌,標誌的設計主題,即中華民國國花梅花,仍間接象徵其國家航空公司的功能。
2015年1月1日,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在雙橡園舉行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首次的元旦升旗典禮[53][54]。美國國務院表示,未先被告知要舉行升旗典禮,強調美國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此舉不符合美方的外交政策[55],美國在台協會發表三點正式聲明,要求台灣方面確保這類事情不再發生[56]。
2015年,中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宣傳影片中點名80個反抗他們的國家,當中出現中華民國國旗並放在美國國旗旁邊,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位在第一排第六面)分別並列。[57][58]
2018年8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2018年亞運會自行車女子个人100公里公路赛上,出现了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还与五星红旗并列。消息曝出后,大会立马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换成了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59][60]
柬埔寨
编辑
2017年2月,柬埔寨政府宣布禁止在公共场合挂中华民国国旗,为第一个禁止挂上该国旗的国家。[61]